<路过的朋友,大家各挂各的!每天查链,请勿删除;你删我的,我自然也会删你的!!!谢谢!>
       | 首 页 | 校情总览
| 新闻动态 | 培训之窗
| | | 交流论坛
 
社区教育发展的出路在哪里
      社区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性的综合工程,它的范围很广,是指除了在校就读学生以外的,从出生到病死的全体公民的一种旨在提高综合素质的活动。它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综合素质。以期社会的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。每个国家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进行和尝试着社区教育。即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,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,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。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,他最早提出了社区教育是一种社会过程的思想概念。
     一、我国目前社区教育的一些弊端
我国的社区教育,据我了解,最主要的内容是为市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。主要有两种模式:一种是政府财政拨款进行免费教育的培训。主要的培训内容有;烹饪面点、计算机、电工、商务英语,娱乐休闲等培训。它的职责是完成上面政府指配的各种培训任务;另一种模式是政府财政不拨款,自负盈亏的培训,公办,民办都有。毫无疑问,这种培训在我国的农村社区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,功不可没,对于提高社会民众的文化素质,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。那么它的弊端又会是什么呢?
     首先,创新和发展改革的步履维艰。因为我国的社区教育是一种政府的行为,必然受制于政府的约束,不能随心所欲。社区教育的培训的人数、形式、经费都是受到限制的。仿佛我国的社区教育就是各种培训,并且就是那么几种单调的培训。约定俗成,不可能去创新到这个框框的外面去,搞一些其他活动。比如老年人的一些棋类、文艺类、活动;敬老院的老人的一些护理活动;青年的联谊会,文体活动;农民的瓜果蔬菜栽培,水产家禽的养殖等等。我们在考虑,怎样把社区教育活动融合到这些活动里面去?但是我们力不从心!因为它是一种政府行为,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人数,要以培训为主,并且人数,规模,经费--------
      其次,就培训的本身质量问题,有待考量。因为是行政命令式、任务式的培训, 上面分摊分解任务到下面,比如,电子商务培训,扫盲培训,每个地方多少多少人数,这样的后果是,为完成任务,只追求数量,达标率,而忽视了质量。比如电子商务培训,每个镇街10000人。请仔细思考一下, 他们都是务工人员,上有父母,下有孩子。是壮劳力啊,一天不上班,损失百元人民币。他们大多很现实,切实际。有的不愿意培训,也被“请来”。培训时,人数希拉,到第二天、第三天时,就没了人影。 怎么办呢,任务总要完成,总要交差的啊,于是,想办法呗--------笔者认为,这样的社区教育,这样的培训,无疑的使社区教育的路越走越窄,走入了一条死梧桐--------
第三、培训的项目和需求脱节。前面讲到过,我国的社区教育主要是培训,有的培训品种,经过多少年下来后,社会需求不大了,满足了,如计算机培训,电工电焊培训。报名总是那么几个,凑不齐一个班,于是,简单的一刀切,不培训。是否可以考虑请老师对几个学员进行辅导,工资上是否可以灵活一些呢?是否可以进行远程培训呢?是否可以开创其他项目呢?等等这些,都需要我们探求和思考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啊。
      二、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因素
那么有那些因素制约着社区教育的发展的呢?我想,首先是下面的自主权太少了;一些棋类、文体类、青年的联谊会活动; 老人的一些保健活动和培训;  农民的瓜果蔬菜栽培,水产家禽的养殖培训等等。都得请示上面,看看能不能举办?
其次是培训的模式太陈旧了,一直以来总是那么几种培训,以完成多少多少人数任务为标准。十年如一日,有的领导坐在办公室,足不出户,只听下面的汇报;有的领导知道下面有些培训已经饱和了,不需要了,但为了完成任务,重复的培训。许多的社区教育干部因循守旧,不愿开拓创新,去实践其他的社区发展的模式。不顾市民的需求;他们是政府的机器,忙于应付上面的培训任务。
      三、社区教育发展的出路
  社区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居民群众学习利益诉求的社会事业,社区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因此,社区教育管理者要积极创新 ,探求社区教育的发展路径。
     (一) 社区教育管理的理念要创新
 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社情、民情,在社区教育管理中,究竟要创新并树立哪些新的理念呢?笔者以为:
   要树立多元主体的理念。政府、社会、市场都是推动一个国家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,又是互相平等的主体。要从历史上单纯重视政府作用、单纯采取行政管理、轻视社会主体作用、排斥市场取向的传统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, 这是适应时代要求、与时俱进的理念创新。
  社区教育原本就带有较大的自治色彩,是居民群众自发参加、自主管理、群体享受的事情,因此,在社区教育中,引进治理的理念,既有现实的民众基础,又有很好的发展前景。治理当然包含管理的意涵,但治理是在主体之间平等尊重理念指导下所实施的行为,只要居民群众真正发动起来,集思广益,献计献策,就能开创社区教育的新局面。只有切实提高居民的认知度、认同度、参与度,居民广泛发动起来了,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了,居民的智慧力量贡献给社区教育,把社区教育办成为居民满意的教育,社区教育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。没有居民积极主动的参与,社区教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
  (二)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
  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,传统的管理理念往往把政府视作惟一的主体,带有较大程度的行政指令色彩,具有自上而下管制的内涵,而被管理者则是政府的附属,两者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价值存在着不言而喻的不平等。
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,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,政府行政管理必须与社会自我调节、居民自治良性互动,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,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,逐步形成管理与服务融合、有序和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、共建共享的新思路、新模式。
  我国的社区教育,经过十多年的实验探索,业已形成“政府统筹领导,教育部门主管,有关部门配合,社会积极支持,社区自主活动,群众广泛参与”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新格局,为社区教育管理改革创新奠定了制度基础。
   管理不是控制,但也不是不要管理。在体制改革、社会转型的过程中,许多社会成员从单位人变成社区人,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依附—游离—组织的变化过程,管理和秩序是必要的。但管理的理念与价值观需要变革更新,在平等尊重引导的观念指导下,帮助与支持人的发展。特别在城镇(市)化迅速推进过程中,更要通过社区教育的管理与服务,把农民转化为市民,进而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公民。

    ( google_ad_client = "pub-4332166838821519";google_ad_slot ="5643974517";google_ad_width =120;google_ad_height = 600; 三)创新社区教育管理载体,实现教育惠民根本宗旨

  坚持重心向下,推进社区自治、居民主体的社区教育发展。社区自治,这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。社区自治的本质特征,主要不是依靠政府的直接管理与干预,而是依靠居民及其组织的力量,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;居民组织起来,民主选出代表,自信自立自律,带领居民发展;调动居民积极性创造性,运用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与途径,化解社会矛盾,解决社会问题,建设社会文明,促进社会和谐,建设居民自己的精神家园。
     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,对社区教育实行网格化管理,坚持重心下移,注重基础建设, 拓展社区教育服务空间,如建设“社区学习中心”“ 农家书屋”“社区娱乐中心”等服务场所,配备服务设施,提高供给能力,扩大服务覆盖面,把社区教育学习送到居民院落、家门口,形成方便居民的“学习服务圈”,使居民群众从社区教育服务中,得到更多实惠。
深化延伸了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覆盖面,走出了一条重心向下、方便居民、教育惠民、特色鲜明的发展新路子。
  在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,各类以文化娱乐、体育健身、生活休闲为主体的、居民自发性的社区民间组织,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,在发动和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教育活动,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。
  (四) 搞好支持服务,重在教育惠民
社区教育管理的现实要求,是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秩序,根本宗旨则是教育为民、教育惠民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,管理的本质是服务,更要追求优质服务。搞好社区教育中的服务,
 社区教育是以成人为重点的全民终身教育,必须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,以需求为导向,满足需求为宗旨,因此,坚持经常性的需求调查,以需求作为制定社区教育计划、决定学习内容与形式的重要依据,应当成为社区教育治理第一位任务。一些棋类、文体类、青年的联谊会活动; 老人的一些保健活动和培训;  农民的瓜果蔬菜栽培,水产家禽的养殖培训等等都可以考虑到社区服务的计划里面
  社区教育治理,要突出重点,重心向下,方便群众,为居民搭建学习资源平台,打造便民学习服务圈,逐步做到居民有什么需求,我就提供什么服务,你什么时候、什么地方需要,我就随时、随地提供,居民有什么学习障碍或有求助,我们就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供帮助。
总之,要政府配合,放权下面。只有这样,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才可以放开手脚,去做一些教育为民、教育惠民的事;才能去开拓创新,把社区工作做好,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综合素质,使社区教育工作从困境中走出来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义乌市义亭社区学院    鲍瑞清    20149月      
2014-9-18
主办单位:义乌市民大学
技术支持: